学校要闻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学校新闻 > 学校要闻 > 正文

师说线上教学|第三期:体育课要做到知行合一


发布时间:2020年03月30日 发布者: 浏览次数:

 

在网课教学的大潮中,老师们纷纷使出浑身解数化身“网络主播”,体育老师也不例外。然而,不同于其它的教学课程,体育课更加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性。那么,如何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好体育网课,这对体育教师来说是极大的挑战。

我从事体育教学14年了,但还是第一次走进“网络主播”的行列。对我来说,疫情期间的体育网课更像是一剂催化剂,加深了我对体育的认识与理解。

线上教学开课以后,第一次上课是在上午,为了防止学生赖床,我就在微信群里发布了打卡任务,要求每一位同学拍摄并上传一段自己运动的小视频。同学们的锻炼方式是各种各样的,有的在家转呼啦圈,也有的做俯卧撑等等。

后续的课程,我根据不同的教学班次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,例如篮球课,我会分享一小段教学视频,让同学们观看之后提出自己的感受,我们再进行进一步交流。一开始,同学们的讨论热情并不高,我就主动提问,一边制造话题、一边答疑解惑。有一次,我提出了“为什么跳投时会感到使不上劲”的问题。同学们的回答是五花八门,有的说“因为重力在拉我”“牛顿管得严”,也有的说“没做好接力动作”“下肢力量没用出来”。在我解释完跳投时感觉力量使不上是因为核心肌群力量较差之后,同学们又提出了“怎么练核心肌群”“双手投球的时候总感觉用不上力,准度也很差,何解?”等问题。就这样,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慢慢调动起来了。

因为体育课是一门集讲解、示范、纠错于一体的课程,单纯的线上教学受限于教学环境等因素,学生们进行实战练习的机会很少,很容易导致学生知行分离。我理想中的体育课应该是线上线下结合,它不仅能够教会学生如何运动,还能让学生体会到体育赋予的力量。可能在大多数人看来,体育就是单纯的身体活动,它的主要作用是增强身体免疫力。然而,我认为体育对人的作用是全方位的,它不仅作用于身体的物质维度,还作用于情感的心智维度,能够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达到身心合一,进而通过身体去感知自我、认识世界。

在我看来,身心合一实际上是一种具身范式。这种范式强调身体不是被动接受大脑的指令,同时身体的本体感觉也影响着思维。举例来说,篮球比赛强调遵守规则,服从裁判判罚。实际上是在让我们用身体感悟现代社会的规则意识。

为了营造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,我经常鼓励学生家长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。一方面,能让家长更支持我们的线上教学工作;另一方面,可以利用群体效应,构建出积极的体育氛围。变学校体育为家校体育,不仅提高了全家人身体免疫力,还有助于增强大家战胜疫情的信心。

其实,我们都知道,在疫情防控中,体育的积极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。正如曼德拉所说,体育具有改变世界的力量。于我而言,这次疫情,让我看到了体育的抗疫力量。在武汉的方舱医院里,医护人员组织了广场舞、太极拳、健身操等多项锻炼活动,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们自发地参与其中,患者的情绪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,变得更加乐观起来。不仅如此,我觉得体育活动还可以凝聚共识、消除隔阂。《人类简史》的作者尤瓦尔·赫拉利曾经说过:“流行病的根本解药不是隔离,而是凝聚。”体育的力量,可以改善处于疫情重压下的心态。因为疫情,大家对于来自湖北、武汉的人容易形成一种心理上的隔膜,对于疫情严重地区也会有疏远感。即使在疫情完全结束之后,这种心理上的隔膜一时半会也难以消除,这时就可以通过举办体育赛事,增强人们的相互合作、相互信任,达到消除心理隔阂、凝聚共识的目的。

疫情终将过去,全面复学很快就要到来,我很期待和同学们来一场球赛。待到那时,各式的口罩将被摘下,空旷的操场将不再空旷,传切配合、防守快攻、区域联合等体育战术将不再是纸上谈兵,我们的距离会更加拉近。